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,亭的历史非常悠久。亭,停也,当初只是为供行人暂避风雨,稍作休憩的小驿站。新落成的爱晓亭是一座双层、八角的闽南风格亭式建筑,由江南大学广东校友会捐建。亭子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,使其性格温和柔丽;而柱与柱之间又通透开辟,具有空间开敞的涵虚之美。爱晓亭占地58平方米,高11.17米,寓意学校在1958年11月17日成立,顷怀寄托了广东校友和遍及各地的数十万校友们的爱校情结。
爱晓亭选择建在小蠡湖岛的湖心岛上,西靠雪浪群山,东临公益图书馆,四面环绕波光粼粼的小蠡湖之水,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花树间,时或探出檐角,十分灵秀,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,让人们在避日遮雨的亭中,能贴近自然,与天体山水浑然一体。它好似是小蠡湖景观上的一个美的“休止符”,它是整个小蠡湖景区的至高点,使得小蠡湖景区这部“乐章”显得抑扬顿挫,张驰有致。爱晓亭除了本身是美的景观外,同时又是一个欣赏小蠡湖的最佳点,亭人在亭内,凭眺小蠡湖诸景,或是远眺湖光山色,颇有“快哉”之感。
爱晓亭的落成寄托了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深情,是对母校建成的纪念,也是江南大学新校区里一处崭新的人文景观,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添一笔亮色。